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建议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建议

如何做职业规划?以下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建议,或许对你会有所启迪。

一是“定向”。方向定错,则南辕北辙。通常情况下,职业方向由本人所学专业确定。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毕业后,不能完全按自己所学专业选择工作,有的甚至与原专业风马牛不相及。这就需要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有时为了就业,甚至要强制自己去“适合”并不喜欢的岗位,只要这种职业是社会紧缺的、急需的或有发展前景的。

二是“定点”。所谓“定点”就是定职业发展的地点。比如有些人毕业后选择去南方,有些选择到上海、沪宁线一带发展,有的则选择去边疆、大西北,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都无可非议。正所谓“人各有志”。但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不可心血来潮,感情用事。一开始就选准方向,就可以在一个地方,围绕一个职业长期稳定发展,对自己的资历和经验都会有助益和长进。频繁更换地点,对职业生涯成长弊多利少。

三是“定位”。择业前要对自己水平、能力、薪资期望、心理承受度等进行全面分析,做出较准确的定位。不可悲观,把自己定位过低。更不要高估自己,导致期望值过高。一旦不能如愿,失望也就越大。刚毕业就被知名大公司选中,而且薪资福利优厚,当然是你的运气。如果没有碰上这种好机遇,也无需气馁。不要过分在意公司的名气,薪资的高低。只要这家公司、这项专业岗位适合你,就应该去试一试。确立从基层做起,逐步积累经验,谋求发展的思想理念。

四是“定心”。心神不定,朝三暮四,如何能准确地“定向、定点、定位”?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定心”。“心不定,事不成”。

从哲学角度来看,以上“四定”实际上就是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及干事创业的稳定性这几个最基本的问题。这几个问题解决好,职业生涯发展就会比较顺利。此外,企业在进行职业晋升发展路径的设计时,需倡导相应的奖优汰劣,兼顾情理以及内外并重的策略;以业绩为导向,与个人意愿结合的策略;以内部提升为主,外部招聘为辅,鼓励多元渠道发展的战略。

其实,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因为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不只是协助你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也是帮助你真正了解自己。你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做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

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达到以上目的,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将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考虑,同时将职业生涯计划实施当成一个系统工程,并纳入到组织的发展战略之中。从横向上,企业的各级组织、管理及决策者、员工本人都积极参与;从纵向上,贯穿企业的整个工作过程,贯穿员工的整个人生。

2、差异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企业、个体和环境等三方面的差异性因素。掌握好差异性原则,有利于体现职业生涯设计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特征。

3、阶段及时限性原则: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组织和个体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和安排各个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计划。职业生涯阶段性时限主要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

4、发展性原则:指在制定和采取职业生涯的具体实施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变化与发展性因素,如目标或措施是否能依环境及组织、个体的变化发展性因素而作调整,调整的幅度及范围有多大。因此,要从促进员工发展的理念出发,把岗位发展与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使员工和组织都能在职业生涯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获益。

帮助大中专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以前曾有报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50%,很多人一毕业了就失业,甚至包括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所以很多大学生就担心自己的前程。其实过于忧虑也没有必要,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提高,让企业垂青于你,就不怕自己没有前程!下面就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工作经验给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学生有所帮助(本文仅仅局限于有志于服务企业的学生)。

1、在校就要设计自己将来的生涯,如职业生涯,制定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动力,才会朝目标方向去努力。了解自己,包括性格、特点、习惯、兴趣、爱好等等,哪些需要发扬,哪些需要摒弃,这样才能有重点地学习、练习、锻炼,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人才。有条件的可以找一些有经验的人或专家咨询一下,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2、在校期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多点学习和实践,少玩游戏、上网、玩乐和享受,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当然,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实用越好!现在企业喜欢一专多能的人才,学文的人要懂一些理工科常识,学理工科的要懂一些基本的文科常识,企业越来越需要综合性人才,否则你的职业生涯将是比较痛苦的;

2)培养自己的特长。专业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你并不喜欢它(话又说回来,这世上你喜欢的东西可能没有多少!),这没有关系,但需要你起码要培养自己的一个专长。如果你样样都好,但没有特长,企业很难安排你的工作;

3)积极向上。不仅在学习上,还要在其他方面努力向上,如思想观念上、道德修养上等等。企业(包括政府)对党员、学生干部有些偏好,有利自己找工作;

4)参与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还可以获得人际关系技巧、角色认知、扩大视野、能力得到体现、价值得到承认……企业现在越来越讲究团队合作,任何一个脱离团队合作的人,在企业里都不可能长久!

5)平时要养成好习惯,如计划性、时间管理、总结、自省、自我改进、生活习惯、表达、思考等等,按“行动-习惯-性格-成功”模式发展自己,习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自己一生成功与否;

6)加强自己在各方面的修养,包括道德、心态、素质、观念意识等等,因为目前的企业对这些越来越重视,否则将来到企业后,不会得到重用;

7)勤于思考。学习期间,不能“读死书”、人云亦云或唯唯诺诺,经过自己的思考,敢于挑战书本、权威(注意:不是要你“叛经离道”!)。多一些发散性、联想性、多维性、反向性等思维,这样有助于培养将来的解决问题能力。

8)多一些实践活动。无论你的家庭条件如何,都应该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暑期打工、学校安排的实践课程,一方面可以让你看到学校以外的世界,有个感性的认识,懂得如何去加强自己的弱项,另一方面可以获得经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9)锻炼身体。好的身体会让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让人看到有种愉快的感觉,而一般企业都不喜欢病殃殃的人,因为企业需要员工能持续上班,而不是三天二头请假。

3、学会与人相处。社会和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际关系复杂,尽管你的能力很突出,但如何人际关系不好,仍然很难取得成功。要学会与任何人(不管老还是少,男还是女、地位高还是低)友好相处,让大家喜欢你、帮助你、支持你!

4、毕业之前,应提前了解社会、企业,清楚什么样的人才会受到企业的青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训练、弥补,确保自己能符合企业的一些需求(参见《新入职毕业生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文)。

5、消除一些其他影响,如独生子女的娇骄二气;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无法面对失败;不能吃苦耐劳、知识面太窄等等。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努力,职前就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并为将来的成长、提拔、重用埋下“种子”,那你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当然上述要求并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做到的,应该越早开始越好!

求职的高峰期又来临了,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的今天,毕业生应该有个正确的就业观,抛开“天之骄子”的思想,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浅谈几个注意点:

一、改变观念,理性的自我评价

寻求就业要主动积极,不能一味傻等和被动。很多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上,出现了求职“亲人朋友一齐上”的现象。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大学生更要主动“推销”自己,并不是说要吹嘘自己,而是说要在求职中勇敢的推销自己,善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体现自己的工作才能。

将就业门路扩大。大学生在择业时,仍然把留在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有外企情结,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乡镇,认为只有大城市才有发展前途。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自主创业,并不是一定要当老板,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自由撰稿人等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不要期望过高,应该强化社会责任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观、成才观和创业观。

不少大学生缺乏对所应聘公司的了解,表现出求职的盲目性,有些对薪水的要求偏高,更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一个职位可能没有给你提供很高的薪水,但如果能够学到东西,从做人做事各方面给你补充“营养”,你就不应放弃。在刚踏入社会的求职中,职业取向和发展前途要比薪水重要的多,如果是一个有利于你施展才能的职业,且用人单位对员工有良好的培训计划,薪水可以在工作中逐渐提高。

二、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基本包括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知识结构固然是基础,但心里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求职的关键,心里承受力比较弱的人在求职中面对困惑或逆境时,会表现出自卑和茫然,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强的性格;在求职中,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

还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务员,对于就业的心里准备不够,一旦考试失败,往往就会仓促面对就业问题。所以必须调整好心态,尽快从失败的情绪中走出来,而且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两手抓,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好的求职机会,更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考试上。

三、加强社会实践

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做家教等各种方式,跟社会多接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在毕业前能够有机会跟社会接触,能够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本专业或未来职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起来,为己所用。

四、简历制作应真实可信、简明直接

简历既是大学生的“产品说明书”,又是一块“敲门砖”,一份清晰而又突出个性的简历往往会给应聘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简历里要真实的说明基本信息、教育背景、所受奖励、校园及课外活动、兼职工作经验、培训、实习及专业认证、爱好特长、求职意向、所能胜任的工作等,并留下自己确切的通讯方式;附件除学历证书、技术等级证书、职称证书外,还可以把自己的论文作品、获奖证书等附上。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就说:“简历是应聘者与招聘单位的第一次沟通,我们希望看到求职者如何通过平实、真诚的语言实实在在、有侧重地推荐自己担当某一职位。”

五、自信应对面试

千辛万苦,终于等来面试的消息,这是关键的一步,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步,那么在面试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了解招聘单位的的基本信息、文化背景、需求专业、需求人数和招聘条件等,俗话说,“不打没有准备的仗”,通过上述了解,可增加面试成功率。

其次着装要得体、大方。男学生不要留太长的头发,女学生不要穿太紧身的衣服或超短裙,整体给人感觉清爽、干净,不要太花俏。

再次是言谈举止,因为自我形象并不仅是衣着加修饰,更重要的是行为举止与言语谈吐的辅助,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气质和修养,取得好的效果。面试要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回答问题简练、完整,确认提问内容,听不懂时可要求重复,切忌答非所问;当不能回答某一问题时,应如实告诉招聘单位,应避免含糊其辞和胡吹乱侃。一个岗位,招聘单位往往会面试求职者若干名,相同的问题问若干遍,类似的回答也会听若干遍。因此,只有具有个人特色和独到见解的回答,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

大学生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应充分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的态度,从容自信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职业或岗位的选择,是否与自身的特点吻合,直接关系到人生事业的成败。那么,如何才能使自身特点与职业或岗位吻合呢?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性格与职业的匹配。(职业方向定位——祝您了解自己的性格)

近年来,国外用人单位在选人时出现一种新观念。他们认为,性格比能力重要。其原因是,如果一个人能力不足,可通过培训提高;但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不匹配,要改变起来,就困难多了。所以,在招聘新人时,将性格的测试放在首位,当性格与职业相匹配时,才对其能力进行测试检查。

单位选人重视人的性格,个人选择职业或岗位时更应对性格加以重视。你的事业成功与否,与你的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密切相关。简单地说,如果你是一位典型性格内向的人,选择营销工作,是不会有好业绩的;如果你的情绪易激动,控制力较弱,就不能去玩股票。

兴趣与职业的匹配。

在选择职业或岗位时,不仅需要了解自己的性格,还须了解自己的兴趣。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知识感兴趣;有的人兴趣倾向于情感世界,活跃于人际关系领域;有的人对智力操作感兴趣……不同的职业也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如果硬把他的兴趣转移到书本理论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正是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选择的职业与自己兴趣吻合,那么枯燥的工作也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就会产生一种动力。如果一个人的兴趣与职业不吻合,那么这个人的工作就始终是被动的,不会有好业绩,更不会有成功的人生。

特长与职业的匹配。

在职业选择时,还要特别注意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因为不少人往往将兴趣误认为是特长,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否则,你将进入误区,事业难以成功。

所以,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还要注意发现你的特长,并将你的特长与职业相匹配。此外,还要考虑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能将这四个因素融为一体,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就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